本文对南海的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其记录了冷泉流体渗漏的变化,以及SD-AOM影响下碳酸盐相Mg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由外层向内层逐渐降低的δ13C值和升高的碳酸盐含量记录了其由外层向内形成过程中SD-AOM强度的增强,和随之升高的碳酸盐沉淀速率。Mo和U由外层向内富集的趋势表明内层碳酸盐形成环境相对外层更加还原。碳酸盐相δ26Mg与δ13C值呈正相关,与Mg/Ca摩尔比呈负相关,表明SD-AOM增强有利于轻Mg同位素进入碳酸盐晶格。我们初步推测SD-AOM产生的硫化氢通过催化Mg的脱水作用从而增大了碳酸盐形成过程中Mg同位素的分馏程度,且溶解硫化物对Mg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甚至可能抵消或超过沉淀速率的影响,从而在高沉淀速率下反而显示出较大的Mg同位素分馏现象。类似的效应在自生碳酸盐形成更为广泛的地质时期也可能普遍存在。本文为限定自然环境下自生碳酸盐形成过程中镁同位素的分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应用海相碳酸盐岩镁同位素恢复海水化学组成和示踪元素循环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