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西太平洋“马里亚纳-雅浦”岛弧基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将雅浦岛弧变质岩分为三组:第一组具有极其亏损型微量元素模式和Dupal型同位素特征,推测来源于初始雅浦弧前玄武岩(FAB);第二组具有碱性洋岛玄武岩的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和太平洋型地幔特征,推测来源于卡洛琳洋底高原的碰撞作用;第三组具有典型的成熟岛弧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来源于原始雅浦岛弧火山岩。厘定了马里亚纳-雅浦岛弧系统的成因和演化历史,认识到21Ma该岛弧系统一个重要事件,来自洋底高原的碰撞事件使该岛弧系统演化两个独立俯冲带,并在此后重启了一个新的雅浦俯冲带,为在进一步开展板块俯冲和深部碳循环研究,奠定构造和年代学框架基础。综合研究认为,雅浦俯冲体系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卡洛琳板块俯冲的早期阶段(原雅浦岛弧火山岩形成),原雅浦岛弧与卡洛琳高原的碰撞阶段(雅浦岛弧变质岩形成),卡洛琳高原向雅浦海沟的超慢速俯冲阶段(伴随强烈俯冲侵蚀,以及年轻岛弧火山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