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例:

2018年批准项目

2019年批准项目

2020年批准项目

2021年批准项目

2022年批准项目

科研成果
论文
专著
专利
获奖
论文
首页
>论文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Northwest Sub-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seismic data reprocessing.
基于重处理数据的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

为了揭开南海西北次海盆形成演化的奥秘,开展海底地震仪深地震探测至关重要。OBS2006-2测线的速度结构表现为:沉积基底变化较大,Moho面埋深变化剧烈(23.5~11.8km),地壳厚度(20.5–6.5km)表现了由陆壳(西沙地块)到洋壳(西北次海盆)的变化;结合区域重磁数据,确定了西北次海盆洋陆转换带的位置及地球物理特征,其宽度为~20km,Moho面埋深由15km剧烈抬升变浅到11km,地壳底部发育有~2km厚的高速层(7.2~7.4km/s),地壳厚度(6~10km)在COT区间减薄~4km,表现为陆壳与洋壳的迅速转变;在COT地壳底部的高速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造现象。磁异常推演结果认为,可能与地幔顶部的蛇纹岩化有关,造成原位地幔顶部磁化;也可能是COT处岩浆量突然增多,底侵到地壳底部,造成陆壳破裂,海底扩张开始。结合双峰海山的岩石样品定年数据(~23Ma),说明双峰海山是海盆停止扩张后2Ma岩浆活动的产物,最新速度结构表明其具有9km厚的洋壳,下方存在上地幔低速异常。在西北次海盆停止扩张~2Myr后,残余岩浆由于软流圈上涌浮力减压熔融,底侵到地壳底部,导致区域执流值升高,进而侵入到地壳内部,然后沿着先存构造薄弱带(残余扩张脊/转换断层)喷出,形成双峰海山,表现为构造与岩浆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