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例:

2018年批准项目

2019年批准项目

2020年批准项目

2021年批准项目

2022年批准项目

科研成果
论文
专著
专利
获奖
论文
首页
>论文
Source lithology and crustal assimilation recorded in low δ18O olivine from Okinawa Trough, back-arc basin

橄榄岩源区和辉石岩源区是产生玄武质岩浆的两个重要源区。由于NiCaMn等元素在源区不同矿物内分配系数的差异,使得橄榄石的地球化学成分可以很好地用于鉴别橄榄岩源区和辉石岩源区在玄武质岩浆产生时的贡献程度。近年来研究表明,洋岛玄武岩(OIB)和大火成岩省(LIP)火山岩的产生具有较大源区辉石岩熔融的贡献。然而,由于缺乏高精度橄榄石分析,在俯冲带区域及其海底热液活动区关于玄武质岩浆来源研究较少,仅有的少量工作集中在堪察加半岛、中墨西哥火山带、中美洲及安第斯南部火山带等区域。

为了更进一步认识俯冲带区域及其海底热液区的火山岩岩浆源区特征,对采自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热液区火山岩中橄榄石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研究区橄榄石具有较低的NiCa含量及Fe/Mn比值,较高的MnMn/Zn比值,除Ca含量外,其余特征与橄榄岩源区相似,低Ca含量落入了辉石岩源区范围。此外,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玄武质安山岩和安山岩中均存在低δ18O<5‰)的橄榄石。低δ18O的橄榄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少,通常受到高温热液蚀变的影响,在岩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我们通过对低δ18O橄榄石的产出特征及地质背景进行分析,认为低δ18O橄榄石不是来自于高温热液蚀变的下洋壳部分熔融,而是同化了高温热液蚀变的低δ18O陆壳围岩,这证明了陆壳同化混染在岩浆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低δ18O橄榄石相反,区域内全岩普遍具有高δ18O特征(>6‰),这可能是岩浆演化后期淋滤了高δ18O陆源物质或发生了低温热液蚀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