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例:

2018年批准项目

2019年批准项目

2020年批准项目

2021年批准项目

2022年批准项目

科研成果
论文
专著
专利
获奖
论文
首页
>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lithospheres
西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空间分布与控制因素

西太平洋地区板块间相互作用强烈,热演化和构造演化过程复杂.为了揭示构造相互作用对岩石圈强度的影响,本文使用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模型WGM2012和地形模型ETOPO1,基于小波变换的导纳法计算得到了该地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西太平洋区域的Te 主要分布在5~85 km之间,南海等张裂环境地区Te 普遍小于20 km,俯冲带附近Te 一般大于80 km,与俯冲板片年龄呈正相关。参照平板冷却模型,弹性岩石圈底界面主要分布在200~500 ℃等温面之间,随洋壳年龄增大逐渐趋于平稳,热点及年轻洋壳部分地区弹性岩石圈底界面处于200 ℃等温面之上。西太平洋海山与年轻海盆等区域Te 与居里点深度一般呈正相关,与地表热流一般呈负相关,但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热液循环、岩浆活动、地幔流变性等因素的影响,整体Te 与居里点深度和地表热流所反映的岩石圈热结构相关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