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例:

2018年批准项目

2019年批准项目

2020年批准项目

2021年批准项目

2022年批准项目

科研成果
论文
专著
专利
获奖
论文
首页
>论文
Slab Rollback Versus Delamination: Contrasting Fates of Flat‐Slab Subduc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South China Evolution in the Mesozoic
大洋平板俯冲过程与海陆地形效应

本研究利用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俯冲洋底高原榴辉岩化过程对俯冲板片的回卷或拆沉的控制性作用,以及浅部构造-沉积-岩浆-动力地形的响应。我们认为在洋底高原的平俯冲阶段,华南陆块形成了一个宽达1000km的褶皱变形带,且构造变形和岩浆时序都表现出自海沟向陆前进式迁移的特征;而在拆沉阶段,洋底高原的榴辉岩化产生的负浮力导致了华南陆块中部的负地形,形成海相沉积,随后地形开始隆升并伴有超基性岩浆的侵入;在陡俯冲阶段,区域转换为伸展构造,且岩浆活动逐渐向海沟方向后撤迁移。同时,我们也认为,俯冲板片的回卷或拆沉主要是由俯冲板片的俯冲速率和洋底高原的榴辉岩化时间所控制的。其中,俯冲洋底高原要达到榴辉岩化的相变条件至少需要18Myr,这为俯冲板块维持平俯冲状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这也解释了古太平洋板块的平板俯冲转换为陡俯冲这一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及其浅部响应关系。